悠久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3|回复: 0

不结婚也可以爱—解读法国同居现象

[复制链接]

1220

主题

1461

回帖

2

爱心币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8-10-28 01: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结婚也可以爱—解读法国同居现象
在法国,社会中同居人群占有不小的比重,法国(乃至欧洲)同居人群的形成,并不像我们某些东方人所想象的,由于他们社会开放,个性自由的观念所致。法国同居现象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其中,宗教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长期以来,天主教教旨中对夫妻忠诚的条律壁垒森严,不可逾越。法国信奉天主教的人数最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日趋频繁,家庭问题便在社会的大潮中变得越来越突出,比如夫妻间感情淡漠,二人世界名存实亡等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
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国家,一方是宗教壁垒森森的条律,一方是现实生活中实际面临的问题,两者必须在理想和现实当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于是,由夫妻感情淡漠而引发的“夫妻分居”现象,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独特群体。夫妻二人名存实亡的关系之下,人们也只能选择不显山不露水的分居生活。从外表看,夫妻仍旧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着比如子女教育等家庭的义务与责任,内里却又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对方的心灵一隅,双方互相体谅、互相尊重的实行家庭“分居”,在西方越来越普遍。
由于夫妻“分居”在西方社会中逐渐广泛化,这必然引发另一种社会现象的兴起,那就是“分居”之后,人们的“同居”生活。因人皆重感情,之前的感情无法维持,那么之后“同居”成为人们情感所系的“新巢”。“分居”引发的“同居”现象,无论是人们的行动引领思潮,还是思想付诸于行动,任何方式的解读都不重要,有一个事实就是,“同居”已经成为西方认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
西方素来以注重个人权利为首位,那么“同居”既然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人们必然会在社会中逐步寻求法律的保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争取,关于维护同居者权益的法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逐渐形成一种体系。比如同居者享有与名义夫妻同样的权力,在子女教育、入学、国民待遇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平等的条款,这些都有效地保护了同居群体的合法性。
无论法国还是欧洲,同居现象的起源来自于高高在上的宗教,是让人始料不及的,而法制的健全又弥补了宗教之外的遗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完善,形成今天西方社会的独特风格。我们东方人在解读西方社会的同居现象时,不应该只看重他们个性解放,观念新潮的表面现象,更应该知晓在这表象的背后,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
当今的西方社会,同居人群早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部分,他们似乎都追寻着同一种人生感悟,就是不看重婚姻的形式,而是以事实证明,不结婚,也可以真爱。
注:上图为2007法国总统候选人之一罗亚尔女士,她与爱侣——法国社会党主席弗朗索瓦\"奥朗德同居25年,已育有四子女,至今仍是未婚妈妈。
声明:悠久社区 - 网站版权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的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悠久社区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悠久社区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管理员电话:13782155835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悠久社区 ( 豫ICP备19001944号-1 公安备41132802000207 )

GMT+8, 2025-2-4 18:52 , Processed in 0.185173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