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79|回复: 0

时评:大学生“恋爱报告”不妨更进一步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16

回帖

3749

爱心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49
发表于 2023-4-19 09: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浙江大学2016级广告学专业的贝格蓉和她的团队耗时一个月自制了一份《浙大人2017年度恋爱情况考察报告》。该报告显示,2017年浙大26.4%的学生有恋人相伴,73.6%的学生仍是单身。各学部中,人文学部的学生脱单率最高,达33%;而理学部的脱单率仅占所有脱单人数的2%。(《钱江晚报》1月8日)
  一是高校对学生恋爱的态度。上世纪90年代后,高校对于学生恋爱的态度开始逐渐转变。2005年,我国不再限制在校大学生结婚。可以说,学生管理的放开和近几十年来中国现实生活的情感变迁是相应的,这也是恋爱考察报告的调查基础。
  二是在校大学生的恋爱期望值增大,单身焦虑也变强了。近年来,对所谓的“剩女”“单身狗”等群体的渲染乃至嘲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校园恋爱的看法。于是,不少学生更焦虑“被单身”。
  不过,正如报道中浙大一位社会学教授所说,虽然“报告中的数据大体可信”,但是,“这份报告的样本量较小,并不具有代表性”。综观报告的数据和问题设置,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报告确实比较稚嫩。这同样是笔者重视的问题:这个“恋爱报告”能否更科学呢?
  一个调查结论的得出,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实有的事件、现象、数据等;第二层是据此而发的道理;第三层是丰厚、渊博、多方面学养的支撑。
  可圈可点的是,学生们自制报告的勇气和行动力。报告虽然稚嫩,却有模有样。要知道,以人和人的心理、行为、语言、关系、群体等等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是所有社会人文类学科的本分,也正是其“以人为本”的学术特点,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人文气息和魅力,这也是许多人将社会人文类学科作为学术志业的初心。也就是说,研究社会人文类学科,首先要对人感兴趣。
  大学是专业的学术机构,对于这份报告的调查团队来说,如果能从一份报告出发,然后依靠大学得天独厚的学术氛围和资源,由此敲开研究之门,走上学术之路,那恐怕将是这份报告的意外收获。比如,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先生,既有留学经历,研修过社会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学问,又能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反复地、不辞艰辛地到乡间考察调研,进而写出一部部经典著作,实在是有志于社会人文类学科的大学生的榜样。那些貌似平常、人人可见却大有道理可讲的事,就是他真正研究的对象。
声明:悠久社区 - 网站版权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作者的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2、该帖作者与悠久社区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引用本文时请注意保护作者的版权;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悠久社区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管理员电话:13782155835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悠久社区 ( 豫ICP备19001944号-1 公安备41132802000207 )

GMT+8, 2025-2-4 14:43 , Processed in 0.141030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